OpenCV之人脸疲劳检测
1.dlib
dlib 是一个用 C++ 编写的开源机器学习库,同时也提供了 Python 接口,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
1.人脸识别与生物特征分析
dlib 的人脸检测和关键点定位功能是其最突出的应用方向。通过预训练模型(如 HOG + SVM 或深度学习模型),dlib 可实现高效的人脸检测、68 个面部关键点定位(如眼睛、嘴唇、下巴等)
目标追踪(Object Tracking)是指在视频序列中持续追踪目标的位置,这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难点,其核心挑战包括遮挡、光照变化和快速运动。在视频分析、自动驾驶、智能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除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追踪算法,还有依赖传统的机器学习的目标追踪算法,它们适用于某些轻量级、实时或资源受限的场景(如嵌入式设备)。
VGG16 是由牛津大学 Visual Geometry Group(VGG)在 2014 年提出的经典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主要用于图像分类任务。其核心特点是: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匹配这些特征点来找到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再通过透视变换(Homography)将两幅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大致流程:
SIFT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是一种 关键点检测和描述算法,能够在 不同尺度、旋转、光照变化 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特征匹配。
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库,主要用于 图像处理、视频分析、机器视觉、深度学习 等领域。它最初由 Intel 研发,现在由 OpenCV 组织 维护,目前支持 C++、Python、Java 等多种语言。擅长领域有:
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也叫递归神经网络,是专门处理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架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循环连接使网络具备“记忆”能力,从而构建序列中时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处理具有时序或顺序关系的数据(如语言、语音、基因序列等)的核心挑战是理解序列中的上下文依赖关系。
RNN有隐藏状态(hidden state),可以保留和传递之前时刻的信息,也就是有记忆功能,从而可实现有上下文依赖性的数据处理:
通俗一点就像是人在读一句话:
RNN 通过隐藏状态(Hidden State) 存储历史信息,并通过时间步(Time Step)进行递归计算
前文 利用神经网络实现手写字体识别 中构建的模型只单单使用了全连接层, 其中每一层的神经元都会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这种结构其实更适合于结构化数据或一维数据。而像手写字体识别之类的图像结构数据,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其实会更合适一点,一方面通过卷积层可以提取局部特征,另一方面经过池化层还能减少参数量,提高处理效率。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是一种特别适合处理图像、视频、语音、文本等数据的神经网络结构,它通过模仿生物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 卷积层、池化层 和 全连接层 来提取数据中的空间特征,并通过训练来优化参数,这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有着广泛应用。
CNN的核心思想是“卷积”操作。简单来说,卷积是用一个小的矩阵(称为卷积核)在输入图像上滑动,通过和图像的局部区域进行逐点相乘并求和,提取出图像的局部特征。卷积操作通常会在多个卷积层次上进行,从而能够识别图像中的简单特征(如边缘、纹理)和复杂特征(如物体、面部等)。